麻食 麻食图片

toutiao7个月前26

大家好,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麻食的相关问题,关于这个话题的4个相关介绍和麻食图片的相关话题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麻食是怎么做的?

主料

面粉

300克

鸡蛋

1个

洋葱

80克

豆腐

100克

西红柿

150克

辅料

适量

适量

青菜

适量

青椒

适量

花椒粉

适量

味极鲜

适量

香菜

适量

步骤

1.准备食材:豆腐、西红柿、洋葱和青椒

2.取适量的面粉,加水和面,和好面了,放置案上醒10分钟

3.然后把面团用擀面杖擀开,要擀成适量的厚度

4.用刀把面切成比小指宽的条状

5.然后切成小四方块

6.用大拇指轻轻一撮,一个麻食就撮好了

7.把所有的面疙瘩都撮好

8.上锅烧水,等水开了,加入撮好的麻食一起煮了

9.麻食快煮熟了,加上洗干净的青菜一起煮开

10.把麻食捞出来,盛到碗里备用

11.取一个鸡蛋,打散,加上适量的盐

12.取平底锅,然后倒入鸡蛋,煎出蛋饼

13.锅中留底油,加入豆腐一起翻炒

14.然后加上切好的青椒爆香

15.在加上洋葱一起翻炒

16.加上切好的西红柿块一起翻炒

17.最后加上适量的水一起煮开

18.加上适量的盐调味

19.加上适量的花椒粉调味

20.加上适量的味极鲜调味

21.然后把调料和汤菜搅拌起来,浇到盛碗里的麻食上

22.然后加入刚才煎好的鸡蛋,撒上适量的香菜,就可以吃了

用料

低筋面粉 200克

泡打粉 5克

苏打粉 2.5克

盐 2.5克

椰子粉/爱家植物奶精粉 3克

有机椰糖 40-50克

葵花籽油/色拉油 50克

温水/温植物奶/温米奶 150克

香蕉(熟透) 2根

坚果碎

二、做法步骤

步骤 1

有机低筋面粉、泡打粉、苏打粉、海盐、爱家植物奶精粉,以上过筛后混匀 

步骤2

有机椰糖40克(喜欢甜的可以再加量)、葵花籽油、冲好的植物奶(温度约38℃)、香蕉2根,以上材料搅拌均匀完全融合

步骤3

加上坚果碎一起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装到自己喜欢的容器里,适合做一个大的或者杯糕也可以。 装好后轻轻摔下,把空气排出去。 烤箱预热180℃后,烤30-35分钟左右,用牙签试下熟没

步骤 4

杯糕的时间差不多30分钟,记得在烤盘里刷点油,在倒入材料烤~

麻食的10种吃法?

准备面粉400克,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10分钟,

把所有的菜洗干净,红萝卜,香菇,豆角,豆干,蘑菇,西红柿,木耳切成小丁,黄花菜,青菜,香菜切成小段,葱切成葱花,

把面擀成厚点的面片,切成条,搓成小长条,用刀切成小丁,捻成麻食,

起锅烧油,先把豆角,黄花菜,胡萝卜,香菇翻炒均匀,再把所有菜倒进去翻炒均匀,起锅烧水,倒麻食,加入调料,放进菜里翻炒均匀出锅即可

麻食的来历?

麻食是关中人常吃的面食。

它是用水面擀成圆片切条,再切成小方块,用大拇指搓成一小卷,形如耳朵,故俗称“猫耳朵”。另外将肉类、豆腐、红白萝卜切丁配以黄豆、木耳、黄花、葱花等炒好备用。水沸将麻食下入锅内,掺以炒好之菜,煮熟即可食用。吃时调以香菜末、油泼辣子、酱、醋等,尤美味可口。关中吃麻食很普遍,但知道麻食来历的人就不多了。元代忽思慧撰《饮膳正要》里就记载有麻食。他说:“秃秃麻食,一作手撇面。以面作之。羊肉炒后,用好肉汤下,炒葱,调和匀,下蒜醋香菜末。”又明朝人所辑著的《居家必用事类大全》里也说:“秃秃麻食,又名秃秃么思,如回族食品,用水和面,剂冷水浸,手搓成薄片,下锅煮熟,捞出过汁,煎炒、酸水,任意食之。” 据以上文献,说明在元明之际,麻食已经流行,而且是回族人的食品。麻食一词,可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。当时麻食做法,与今无异,而且可以煎炒或加菜调酸汤食用。

关于麻食子由来还有一个传说:元代战争频繁,为了轻装上车,忽必烈把孙子阿南答寄养在固原一位回民家里,过了若干年后,战争结束了,忽必烈到固原去找阿南答,一天,正经过一座山,突然下起了大雨,连忙到窑洞里躲雨。

屋里有一位牧民老人叫索里哈,这时忽必烈走得很累,又饥肠辘辘,好生难受,索里哈很穷,连面案板都没有,他一看避雨之人气度非凡,和蔼和亲,想必是贵人,连忙洗手煮饭,急中生智,用荞面和成面团,搓成筷子粗的面条,掐成指头蛋大的方块,放在草帽边上搓滚形成面卷,下锅煮熟调些佐料,忽必烈连吃三碗,问索里哈老人:“此食何物?”索里哈不知,这时从外面飞进一只麻雀进洞避雨,索里哈一看那面卷儿很像麻雀小蛋,说应该叫“麻食子”,忽必烈点头称是,从此以后,“麻食子”的名字就传开了。

麻食,也叫“麻食子”,是一种回族传统的民间风味小吃食品。宁夏山区的回民叫它“麻食子”,川区的回族习惯称之为“次面子”或“鱼儿钻沙”,中原回民叫它“手撇面”、“捻面卷”,南方人叫“猫耳朵”、“空心面”。

据说,早在元代牧民就开始做麻食吃,叫作“秃秃麻食”。说明在元明之际,麻食已经流行,而且是回族人的食品。

麻食(麻什)是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面食,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,中间略薄,边缘翘起,又名猫耳朵,是西北地区特有小吃。

麻食怎么做好吃?

    麻食是一道传统的西北地区美食,主要原料为面粉和面筋,并以葱花和辣椒酱为佐料。以下是制作麻食的步骤:

材料:

- 面粉 300克

- 面筋 30克

- 熟猪油 50克

- 温水 150-200毫升

- 葱花、辣椒酱

步骤:

1. 将面粉倒入碗中,加入温水搅拌,直至形成面团。放置5分钟,让面团自然松弛。

2. 将面筋切成小块,加入面团中,搅拌均匀,再放置30分钟左右,让面筋充分沾染面皮。

3. 在揉面板或案板上将面团揉成细长条状,然后切成小块。

4. 将每个小块放入半片猪油中,揉成椭圆形,然后再用手将其擀成厚度约1厘米的圆饼状。

5. 平底锅加少量油,待油热后,放入麻食饼,煎至两面金黄,翻面时要小心,以免饼裂开。

6. 将煎好的麻食饼取出,涂上适量的辣椒酱和葱花即可食用。

小贴士:

1. 面团中加入面筋可以提高麻食的口感,使其更加Q弹。如果没有面筋也可以不加。

2. 在擀饼的过程中,可以在饼面上撒一些面粉,以避免粘连。

3. 煎饼的时候要火不要太大,需要慢慢煎制,以免外层煎焦而内部未熟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麻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麻食的4点解答和介绍对大家有用。

度玩小站 https://www.feisul.cn/meishi/10960.html 转载需授权!